摘要
最早的西方人类社会对对外贸易,甚至贸易行为本身持否定态度。这体现在古希腊、古罗马哲学论著中。随着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贸易行为因国家富强的需要,渐渐得到社会认可。随之出现的,还有重商主义支持出口、反对进口的对外贸易主张。为反对重商主义贸易主张,出现了自由贸易的观点。但是,在亚当·斯密之前,自由贸易尚未获得社会的完全认可。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y of Nation),详细论证了建立在绝对优...
最早的西方人类社会对对外贸易,甚至贸易行为本身持否定态度。这体现在古希腊、古罗马哲学论著中。随着国家的兴起和发展,贸易行为因国家富强的需要,渐渐得到社会认可。随之出现的,还有重商主义支持出口、反对进口的对外贸易主张。为反对重商主义贸易主张,出现了自由贸易的观点。但是,在亚当·斯密之前,自由贸易尚未获得社会的完全认可。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y of Nation),详细论证了建立在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由贸易理论,正式建立经济学体系。著名经济学家赛尼尔(Senior)将自由贸易决策比喻为“仅次于改革、仅次于宗教自由,一个人类里程碑性质的决定”。之后,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在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建立了相对优势经济理论。1936年,哈伯勒利用机会成本理论,解决了相对优势论的危机,至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古典自由贸易经济理论体系。但是,古典经济学只假设了相对优势的存在(找到了产生相对优势的原因),而没有论证它的存在(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些原因产生相对优势)。此外,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