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认证背景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报告字数:20791字
报告页数:26页
摘要
从2006年我国开始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化工专业进入首批认证试点,至今也只是为数不多的高校通过了化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截至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71331294其中,90%开设了工科专业,71331295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227所高等学校71331296有专业陆续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占全国有开设工科专业院校的8.53%;其中,有89所高校通过了化学与制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占比7.6%,在全国19000多个工科专业中,1170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均值占比6.16%。几乎全国所有的工...
从2006年我国开始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化工专业进入首批认证试点,至今也只是为数不多的高校通过了化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截至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71331294其中,90%开设了工科专业,71331295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227所高等学校71331296有专业陆续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占全国有开设工科专业院校的8.53%;其中,有89所高校通过了化学与制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占比7.6%,在全国19000多个工科专业中,1170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均值占比6.16%。几乎全国所有的工科专业和院校都期待能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化工专业及相关院校无不如是。《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6年度)》对近5年全国1000多所高校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300多个工科专业的自评报告和认证报告,以及《中国制造2025》未来10年工程教育人才需求进行分析比较后认为,目前工科学生由于人才培养链服务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就业存在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技术人才短缺,另一方面部分专业学生供给过剩,尤其是在专科技术性人才以及一部分科研岗位出现行业企业用工荒的问题,人才培养与国家创新需求
<<
>>
作者简介
陈雪琴: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现任华侨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领导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在内的课题十多项,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入选泉州市高级人才。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