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东北振兴与传统工人生活区的治理转型汽车厂的工人生活区
摘要
汽车厂的工人生活区位于老厂区以北,这里最早的居民正是1953年建厂时迁来的第一批汽车工人。到目前为止,这片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工人生活区拥有5万多户家庭、将近20万人、2个街道办事处和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很多“土生土长”的汽车厂人从出生到退休都未曾搬离这片区域,更有一些家庭已经是祖孙四代“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的衣食住行、生长病老等一切所需均可以凭借工人生活区内的各种设施完成。法国思想家亨利·列斐伏尔认为,城市中的“休闲、娱乐、交通、公共设施等无不涉及空间的概念。城市空间作为历史的产物,时刻都表现出社会属性,与生产力、技术、知识、社会分工、自然、国家以及上层建筑都是分不开的”71348908。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客观要求造就了汽车厂及其工人生活区的空间布局;而职工居民60余年的社会实践反过来又维持了现有空间的社会与文化再生产。作为城市社会空间,汽车厂工人生活区并“不是单纯的自然物质或外在于人类活动的静止平台,它产生于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内含某种意义,人们能够在空间中看到社会活动的展开”71348909。亨利·列斐伏尔区分了感知的空间 (the pe
>>
作者简介

杜实: 汉族,1987年生于吉林长春,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任教于长春理工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研究方向为社会理论、文化人类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教育部“春晖计划”重点科研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并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