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缩小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的差距、取消录取批次、实施平行志愿录取等方面,增加社会处境不利学生的入学机会,增加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权,减少高校因身份固化而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方面卓有成效,可以说提高了新高考的公平性。笔者通过分析对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四省份教师群体发放的932份调查问卷发现,67.5%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行高考制度“非常公平”或者“比较公平”,47.5%的被调查者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充分反映”或者“较...
新一轮高考改革在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缩小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的差距、取消录取批次、实施平行志愿录取等方面,增加社会处境不利学生的入学机会,增加高校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权,减少高校因身份固化而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方面卓有成效,可以说提高了新高考的公平性。笔者通过分析对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四省份教师群体发放的932份调查问卷发现,67.5%的被调查者认为我国现行高考制度“非常公平”或者“比较公平”,47.5%的被调查者认为新一轮高考改革“充分反映”或者“较好反映”了人们对高考的公平诉求,高考公平性得到普遍认可。但部分被调查者对新高考依然存在不公平的感受,11.5%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考制度“比较不公平”或者“非常不公平”,8.7%的被调查者认为新高考“没有反映”或者“较少反映”人们的公平诉求。因此,从政策研究的角度来说,关注人们的公平诉求与感知,呈现新高考公平性问题和争议也尤为必要。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来看,新高考的公平性感知集中在招生计划的公平性、考试内容的公平性、考试形式的公平性以及招生录取方式的公平性四个方面。从对高考改革的跟踪研究发现,改革利益相关者对新高考公平性问题的感知
<<
>>
作者简介
王新凤: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高考改革研究。近年来重点对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进行跟踪评价,向教育部等部门提交相关咨询报告20余份。承担或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近40篇,出版专著《欧洲高等教育区域整合研究》。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