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多元话语与社区空间生产轨迹
  • 报告作者:黄晓星
  • 报告字数:27407 字
  • 报告页数:42 页
  • 所属图书:社区过程与治理困境
  • 所属丛书: 中山大学社会学文库 订阅
  • 图书作者:黄晓星
  •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2004~2008年,政府接管南苑,对物业管理采取放纵的方式,物业管理费成为一笔坏账,物业公司的亏损由国家承担,同源物业公司与社区居民之间相安无事。社区抗争的重点发生变化,从要求社区代理权转而要求“相邻权”。社区邻里期望联合起来,对社区空间进行干预,这体现在肿瘤医院的建设问题上。空间重构是新都市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体现了发达国家1960年代以来城市的变化(Castells,1983;Lojkine,1977;Mingione,1977;Pahl,1969;Rex and Moore,1967;Rex,1968)。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市场化,空间重构也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政府的整体规划(住房商品化、拆迁等)直接引致空间重组。在此过程中,社区很难自成一体,而与外在的社会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被卷入空间生产趋势中。在工具理性指引下,政府对城市区域进行调整:在中心城区建设商业区,在边缘地带建设保障房;社区内部(楼层高度、楼间距、配套基础设施等)也被纳入规划之中。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既是政治性的,又是社会性的,当规划安排影响到居民生活时,后者则从沉默转向抗争,社会运动往往“质疑空间之使用”
>>
作者简介

黄晓星: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是社区研究、社会治理、城市社会学等。曾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奖一等奖、2009年和201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一等奖,在《社会学研究》《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十余篇。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