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
报告字数:20914字
报告页数:27页
摘要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强关联性和强带动性,能够借助技术密集特性促进相关产业集聚,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本报告通过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制造与创新的规模变动、发展活力变化、创新动力变化、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等维度,对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环节对制造环节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整体在逐渐增强,制造环节与创新环节融合成效整体稳步提升,但各地产业发展差距较大,创新资源呈现明显“双核”分布格局,多...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强关联性和强带动性,能够借助技术密集特性促进相关产业集聚,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本报告通过构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制造与创新的规模变动、发展活力变化、创新动力变化、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等维度,对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环节对制造环节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整体在逐渐增强,制造环节与创新环节融合成效整体稳步提升,但各地产业发展差距较大,创新资源呈现明显“双核”分布格局,多数城市并不具备在本地实现双链较好融合发展的基础,需要借助京石两地创新辐射力量促进本地产业链与创新链耦合发展。基于此,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打造多主体参与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信息一体化交流平台,抓紧建设一批研发环节公共设施,构建“金字塔”型创新链发展格局,多维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等等。
<<
>>
作者简介
叶堂林: 叶堂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都市圈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
刘哲伟: 刘哲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