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四川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探讨
摘要
四川民族地区土地辽阔,其总的特点就是自然资源丰富,资源总量大。森林、草原、水力、矿产、动植物及食用菌、旅游等优势资源,在四川省和全国均占有突出的地位。四川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广,蓄积量大,是全国的三大林区之一;天然草场面积2.18亿亩,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04亿千瓦,占全省的69.33%,占全国的15.38%;已探明储量的有黑色、有色、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55种,铁矿占四川省的92%、铜90%、铅80%、锌90%、汞98%;九寨沟、黄龙寺、海螺沟等旅游景点全国闻名。同时,四川民族地区亦属于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基础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得到恢复。由于多年实施资源开发导向型战略,使资源过度损耗、生态环境研究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严重的生态赤字亟待偿还。四川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总量小、层次低、缺乏活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较弱、农民增收困难等突出问题。因此,在四川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传统的经济理论,还要考虑生态、社会等因素,其生态功能定位要高于经济增长,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作者简介

卢庆芳: 卢庆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刘宗敏: 刘宗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