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上海市社区生活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和私营部门快速发展,一方面,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另一方面,单位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职能被削弱。人们的生活重心从单位转移到社区,单位制逐渐向社区制过渡,社区承担起各种社会保障和服务的职能,因此社区建设应运而生。1986年民政部把“社区”的概念引入城市管理,1989年社区服务的概念第一次被引入法律条文。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将社区定义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宏观来看,这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卢汉龙,2004)。从微观来看,这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单位生活变成了社区生活,过去的单位大院被独门独户的小家庭所取代,集体生活的衰落与个人空间的兴起同步进行。这些变迁无疑促进了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但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社区消亡论者看来,这是因为城市中的主要社会关系是“非人格化的、短暂的、碎片化的”,不像传统社会每个人都被紧紧地整合进某个团结的社区(滕尼斯,1999)。但是社区持续论认为社区团结在提供社会支持、社会交往、非正式的社会控制和促进社区生态分化上仍然发挥
>>
作者简介

孙秀林: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现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上海大学数据科学与大都市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副主任、《社会》杂志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副主编等职务;有多篇学术文章分别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上;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人口办等的多项课题;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社科新人”称号,荣获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社会学优秀成果奖”。 主要研究领域为基层治理、城市社会学、 空间社会学等; 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多项课题。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