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互联网与95后乡城流迁底层青年的多重时间性
摘要
在学界对青年使用网络的讨论中,对时间的假设占据核心位置:在这里,时间是线性、稀缺、正统的,而对时间正确有效地使用则与自我规训的、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的新自由主义主体的制造紧密相连。为了批判地回应这种时间性预设,本文通过对深圳市13位95后乡城流迁底层青年生命故事的分析,从日常生活时间、生命历程时间与历史时间三个方面呈现互联网对其认知、赋意与使用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时间方面,看似“浪费”时间的手机上网恰恰成为这些底层青年与工作中心的、正统的城市时间秩序协商的重要手段;在生命历程时间和历史时间方面,被访者在互联网强化与再生产想象的世界主义的影响下,构筑着关于个体同时也关于社会的美好未来,但美好想象与现实的残酷体验之间的鸿沟进一步加剧了他们面对现实时的焦虑不安。
>>
作者简介

罗牧原: 罗牧原,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讲师。

丁瑜: 丁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教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