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青年群体的政治效能
  • 报告作者:卢家银
  • 报告字数:12061 字
  • 报告页数:14 页
  • 所属图书:青年、社交媒体与政治沟通研究
  • 图书作者:卢家银
  •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当今时代,从表达主体上讲,既有普通民众情绪与理性交织的利益表达,又有意见领袖专业活跃的监督与质疑,还有党政部门的形式多样的舆论引导。从表达形式上讲,既有人大、政协、信访、传媒等制度化的表达渠道,又有互联网、非政府组织等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不断拓展的非制度化表达渠道,甚至还有部分民众越来越频繁地使用的另类或极端类(乃至违法的)抗争性表达方式。从表达内容上讲,既有持续不断的对主流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又有对其他社会思潮和思想的探讨与争论;既有对娱乐圈明星的茶余八卦,又有对腐败官员的口诛笔伐,还有对垄断部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批评,尤其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住房、医疗、环保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社会公众当前的这种意见表达,不仅受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和利益格局变动的冲击,而且受公民自身政治效能感、媒介使用和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效能是考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内在指标,它能反映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现有研究发现,公民政治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其政治行为。71579823并且,随着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广大民众(特别是作为网民主体和政治参与主体的青年)通过网络获取、传播信息和表达的便捷与自由会
>>
作者简介

卢家银: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博士、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山大学城市治理创新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和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媒介法与政治传播等。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交媒体对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与引导机制研究”,已出版专著《第二国际的新闻自由理念(1889~1914)》、《群己权界新论:传播法比较研究》、译著《去西方化媒介研究》,编辑出版《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年度报告》(副主编),多篇论文发表于《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中国青年研究》和Asian Perspective等期刊。曾于2013年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2014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