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图书:农业科技史话
- 图书作者:李根蟠
- 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7839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
在农区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农业类型。例如在濒临湖海江河的某些地方形成以捕鱼为主的类型,在林木丰茂的某些山区形成以采伐为主的类型。但最主要的则是旱作农业(旱农)和水田农业(泽农),并大体以淮河秦岭为界形成北方旱农区和南方泽农区。两者虽然都实行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多种经营,都属农耕文化范畴,并且都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但自然条件各异,开发进程不同,具体生产内容、水土利用方式和农业技术体系均有较大差别。(1)开发进程与农业优势的南北易位。淮河秦岭以北的黄河流...
在农区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农业类型。例如在濒临湖海江河的某些地方形成以捕鱼为主的类型,在林木丰茂的某些山区形成以采伐为主的类型。但最主要的则是旱作农业(旱农)和水田农业(泽农),并大体以淮河秦岭为界形成北方旱农区和南方泽农区。两者虽然都实行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多种经营,都属农耕文化范畴,并且都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但自然条件各异,开发进程不同,具体生产内容、水土利用方式和农业技术体系均有较大差别。(1)开发进程与农业优势的南北易位。淮河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属温带干凉气候类型,年降水量400~750毫米,集中于高温的夏秋之际,有利于作物生长。不过降水量受季风进退的严重影响,年变率很大,黄河又容易泛滥,因此经常是冬春苦旱、夏秋患涝,尤以干旱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覆盖着黄土,平原开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林木较稀,用比较简陋的工具也能垦耕。但平原坡降小,地下水位高,泄水不畅,内涝盐碱比较严重,上古尤其如此。这种自然条件,使黄河流域最早被大规模开发,并长期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的重心。根据目前考古材料,黄河流域农业最早发生在太行山东麓(磁山文化)、伏牛山、熊耳山、嵩山山麓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