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三五”期间广州残障人士就业状况获得较大改观,就业促进政策也有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为就业模式多元化,就业服务覆盖面扩大,就业支持更充分等。通过对广州残障就业状况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广州残障就业仍存在整体就业参与比例较低、就业服务获得率较低、就业质量欠理想、挂靠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此外广州残障就业政策发展仍存在挑战:按比例就业的激励措施和岗位支持不足,支持性就业服务覆盖面和受益群体较为局限,辅助性就业支持和人员配比有待完善,个体就业创业渠道和支持形式较少...
“十三五”期间广州残障人士就业状况获得较大改观,就业促进政策也有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为就业模式多元化,就业服务覆盖面扩大,就业支持更充分等。通过对广州残障就业状况的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广州残障就业仍存在整体就业参与比例较低、就业服务获得率较低、就业质量欠理想、挂靠现象依然存在等问题。此外广州残障就业政策发展仍存在挑战:按比例就业的激励措施和岗位支持不足,支持性就业服务覆盖面和受益群体较为局限,辅助性就业支持和人员配比有待完善,个体就业创业渠道和支持形式较少,就业辅导员队伍有待进一步发展,就业培训系统性与岗位衔接不足,就业导向型的社会企业缺乏政策支持等。结合残障事业“十四五”发展新要求,建议加大按比例就业的激励措施,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大力发展支持性就业,支持新型集中就业形式的探索,强化辅助性就业功能,多元促进个体就业创业,加强就业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及促进个性化的职业培训体系发展。
<<
>>
作者简介
廖慧卿: 廖慧卿,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残障权利与社会政策。
张苑仪: 张苑仪,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2020级硕士研究生。
黄寅森: 黄寅森,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2020级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