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从接触交流到互信共情:对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的社会心理学思考
  • 报告作者:韦红 马赟菲
  • 报告字数:29280 字
  • 报告页数:26 页
  • 所属图书: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人文交流发展报...
  • 图书作者:韦红 刘明周 陈菲
  • 出版日期:2021年10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自中国同印尼建立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以来,两国开展了大量的人文交流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在促进相互了解、加强文明互鉴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但与民心相通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本报告引入社会心理学的群际接触理论来分析这一问题。该理论认为,简单的接触不一定能够改善群际关系,只有在最优接触条件下,接触才能实现互信共情。目前中印尼间的人文交流中最优接触条件不足,具体包括:人文交流的不平衡性导致平等性难以体现;两国身份差异大;印尼内部利益分化致使两国合作关系建立难;缺少权威和制度支持;深度良性的接触经历不够。为此,我国对印尼人文交流需注意塑造平等地位,实现双方对等交流;弱化差异身份,发掘人类身份下的共同点;深化民间合作,构建广泛利益共同体;加强与地方权威的接触交流,争取地方权威支持;加强长期深入且多元的接触,培育群际友谊。
>>
作者简介

韦红: 韦红: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赟菲: 马赟菲,华中师范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助理。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