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7~9世纪的中国境内,长期活跃着大批胡人,他们或经商兴贩,或译经传教,或在蕃为将,或入朝做官,成为唐代社会独特而又亮丽的一大群体。近一二十年来,学人谈“胡”说“蕃”,以“善商贾”著称的“胡商”(或曰“商胡”)备受青睐,以“勇决习战”著称的“蕃将”也十分引人注目,而以“弘法为怀”著称的“胡僧”长期以来却被人忽视。唐代胡僧为数众多,他们是唐朝胡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唐代中外民族文化交流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唐代胡僧的主要来源及重要活动、唐代胡僧之汉化及其与民族文化交流等问题试作考察,以期对中古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略有裨益。
作者简介
介永强: 1969年12月生,陕西彬县人,历史学博士。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会长、西安历史地理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隋唐史、中国文化史暨历史文化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荣获陕西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主持并完成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