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图书:马克思的现实观
- 图书作者:李昕桐
- 出版时间:2021年07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7597字
报告页数:10页
摘要
马克思关于人的感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思考构成了对“现实”的理解。笔者认为,这体现了身体现象学的精神,马克思的“现实”在人的身体的感性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由人的感性活动构成的现实具有身体现象学意义。身体现象学在梅洛-庞蒂之前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胡塞尔从意识的先验构造出发对身体现象学予以关注。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的实际性解释学的生存论结构进行了分析。如果我们将此在理解为具有“身体的此在”,那世界就可被理解为此在的身体的“延伸”。梅洛-庞蒂将...
马克思关于人的感性活动(物质生产活动)的思考构成了对“现实”的理解。笔者认为,这体现了身体现象学的精神,马克思的“现实”在人的身体的感性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由人的感性活动构成的现实具有身体现象学意义。身体现象学在梅洛-庞蒂之前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话题。胡塞尔从意识的先验构造出发对身体现象学予以关注。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此在的实际性解释学的生存论结构进行了分析。如果我们将此在理解为具有“身体的此在”,那世界就可被理解为此在的身体的“延伸”。梅洛-庞蒂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用现象学来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并在《知觉现象学》中提出“身体图式”“己身”“存在投入”等概念,“身体”隐喻地指向个别的此在与整全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它既是认识论概念,又是存在论概念,还是现实的社会历史概念。所以,梅洛-庞蒂认为身体在马克思那里是被作为“生存论”的概念来理解的。另外,伊格尔顿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特别重视身体感观及感觉经验问题并真正实现了“感性回归”。当然,伊格尔顿主要是根据审美意识来理解身体在马克思那里的“感性学”或“审美”意义。近年来,我国学界开始以身体视角对马克思思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