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它是华人文化没有在马来西亚独立后的关键时期被同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最直观地反映马来西亚华族文化认同发展变化的重要传统。本文首先回顾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盛况以及当时华人文化认同的高涨。然后重点考察华文教育运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逐渐式微,并分析由此反映出的华人文化认同的困境及其建构形式的转变。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如今华文教育运动的渐趋衰落所反映的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与族群...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一项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它是华人文化没有在马来西亚独立后的关键时期被同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最直观地反映马来西亚华族文化认同发展变化的重要传统。本文首先回顾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盛况以及当时华人文化认同的高涨。然后重点考察华文教育运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逐渐式微,并分析由此反映出的华人文化认同的困境及其建构形式的转变。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如今华文教育运动的渐趋衰落所反映的马来西亚国家文化与族群文化的对立,将导致华人的文化认同建构形式从抗拒性认同向规划性认同转变,而这种转变无论从民族还是国家的层面来看,都是亟须注意的认同危机。
<<
>>
作者简介
王晓平: 王晓平(1975~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昕: 张昕(1995~ ),华侨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华文教育。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