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华文教师专业发展概论》一书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依次对华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专业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模式、途径和制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在建构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框架方面做了初步尝试。第一,提出华文教师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三个维度。其中专业知识包括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发展能力;专业情意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操、价值观念和人格魅力。...
《华文教师专业发展概论》一书在广泛参考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依次对华文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专业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模式、途径和制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在建构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框架方面做了初步尝试。第一,提出华文教师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三个维度。其中专业知识包括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发展能力;专业情意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操、价值观念和人格魅力。第二,将华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划分为准教师阶段、新手阶段、熟手阶段、能手阶段和专家阶段,这五个阶段依次对应准教师、新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等称号。第三,探讨了影响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指出华文教师在入职前主要受个人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家庭因素、积极的关键事件、个人性情、个人兴趣与爱好、重要他人、生命阶段六个方面,在入职后主要受到组织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学校规章制度、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五个方面。第四,根据华文教师专业发展之“活动场域”的变化,提出华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学本位模式、大中小学相结合模式和校本模式三大
<<
>>
作者简介
李欣: 陕西西安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曾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接受博士生联合培养,现为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华文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全球教育展望》《世界华文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科研项目。当前研究方向为华文教师、国际中文教师、华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