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施洞苗族银饰主要的装饰纹饰有动物纹、植物花草纹、几何纹以及一些其他民族的外来纹样等。施洞苗族银饰伴随着苗族的意识形态在历史上演化,形成了一批具有固定母题的纹饰图案,这些母题经历了苗族人民世世代代的传承,积淀了施洞苗族传统文化中许多历史的、社会习俗和精神信仰的内容,成为施洞苗族生活世界中的宗教。和众多民族的宗教历程一样,苗族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三个相互关联又各具特征的宗教信仰阶段,而作为民俗文化编码的符号载体和族群信仰寄托的文化现象,苗族银饰的发展自然体现了这三个阶段的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
陈国玲: 1983生于山东省青州市,2015年6月获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专业博士学位,2018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站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出站,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和民俗工艺文化。主持或参与社科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等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