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协同提升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 报告作者:胡乐明 刘刚
  • 报告字数:14202 字
  • 报告页数:16 页
  • 所属图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 图书作者:胡乐明 张旭
  • 出版日期:2022年04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时代课题,正式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相区分、讨论两者之间的转化,是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认识的重要理论推进。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容易出现两个方向上的理解偏误:一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具有优越性,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其制度优势就必然能够发挥出来,从而忽略了现实绩效的价值;二是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足简单地归因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缺失,以一时一地的发展不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存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偏误,源于同一个逻辑误区:将作为条件的优势与作为结果的绩效简单等同,忽略了两者相互转化所需的条件,从而未能准确理解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类似于劳动价值论中价值实体与市场价值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按照劳动价值论的价值规律原理,价值创造环节的劳动消耗量构成价值实体,市场上价值实现环节所表现出的价值量,即体现为交换价格的市场价值量,与价值实体相一致。但是,两者的一致性是有条件的,即市场供求双方的充分竞争。如果忽略了这个条件的必要性,把价值实体与市场价值简单等同,把垄断和其他外部干扰因素导致的两者的偏离视
>>
作者简介

胡乐明: 胡乐明,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刚: 刘刚(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