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我国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与现状
摘要
本文从新的就业资源与机会配置机制、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表现形式等三个层面分析了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和概念内涵。从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新发展理念、“互联网+”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劳动力代际更迭等方面对新就业形态产生、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当前新就业形态存在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多重兼职、灵活用工等多种类型,从业群体呈现多元化,但以青年群体及部分传统灵活就业转型的“40后”“50后”等人员为主,行业分布则以服务业为主,逐步向其他行业扩散融合。新就业形态发展目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企业成长性不足、产业成熟度和规范性不高,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不稳定,人力资本支撑不足,素质技能结构矛盾突出,法律关系中责权利不清晰,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不足,部分人员就业质量不高,面临现有体制和利益格局障碍等。为促进新就业形态规范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协同治理,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开发就业资源和机会;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引导规范,实现业态和市场主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持续推进创业创新,为新就业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动力;加大相关法制制度和政策供给,明晰各方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化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加
>>
作者简介

陈云: 陈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创业和社会政策。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