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经济史研究始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而比较自觉的体系化研究兴盛于20世纪30、40年代。唯物史观派、食货派、史学研究会(北平社会调查所与中研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现代史学”派构成了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力量。今天中山大学历史系的经济史研究,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承继后两个学术传统而来。中山大学历史系的经济史研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特色。首先是注重史料与实证,但绝不放弃理论关怀。其次是对中国经济史的探讨兼顾本土因素与中外互动因素,在世界...
中国经济史研究始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而比较自觉的体系化研究兴盛于20世纪30、40年代。唯物史观派、食货派、史学研究会(北平社会调查所与中研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现代史学”派构成了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主要力量。今天中山大学历史系的经济史研究,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承继后两个学术传统而来。中山大学历史系的经济史研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特色。首先是注重史料与实证,但绝不放弃理论关怀。其次是对中国经济史的探讨兼顾本土因素与中外互动因素,在世界史背景下思考中国经济历史。最后是注意在具体时空环境下,从人的行动出发,分析经济运作机制。其最终追求,是通过剖析中国历史上独特的经济运行机制及其变迁,建立起扎根本土且能与国际学术界有效对话的理论体系。
<<
>>
作者简介
魏明孔:
隋福民: 获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近现代中国农村经济、世界经济史和经济史研究方法论。出版了多部学术专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
熊昌锟: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