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提出了四种摆脱伦理困境的策略:伦理抉择策略、实践对话策略、自我更新策略和复杂思维策略。伦理抉择策略以工具理性为指导,强调主体通过理性思维和价值排序进行伦理决策。主体决策和选择能力是范式关注的重点。实践对话策略以关系哲学为前提假设,强调主体通过平等对话、民主沟通达成共识,从而解决伦理困境。平等对话的根本保障是对话环境的建立。实践对话策略最关注的是平等、民主的环境和关系的建立。自我更新策略从本体论的角度,通过反思与重新构建使命、身份和信念的方式,重新确...
本研究提出了四种摆脱伦理困境的策略:伦理抉择策略、实践对话策略、自我更新策略和复杂思维策略。伦理抉择策略以工具理性为指导,强调主体通过理性思维和价值排序进行伦理决策。主体决策和选择能力是范式关注的重点。实践对话策略以关系哲学为前提假设,强调主体通过平等对话、民主沟通达成共识,从而解决伦理困境。平等对话的根本保障是对话环境的建立。实践对话策略最关注的是平等、民主的环境和关系的建立。自我更新策略从本体论的角度,通过反思与重新构建使命、身份和信念的方式,重新确立教师的存在方式及意义,从更深的层次消除伦理困境。复杂思维策略承认伦理困境的客观性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强调承认并超越伦理困境。总的来说,伦理困境的实质是教师面临两种及以上的不一致的选择无法做出决定的境况,因而做出合乎伦理的决定或选择(即伦理决策)是摆脱伦理困境的重要途径。为使决策合乎伦理,必须建设保证伦理行为的组织文化,明确个人价值观,并提高决策者道德发展水平。除此之外,决策过程本身的程序过程合乎伦理性也同样重要。此外,研究结果显示,有些伦理困境是结构性的客观原因引发的,注定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因而很多时候实践中的伦理困境是不可能被解决
<<
>>
作者简介
李琰: 1979年12月生,河南淇县人,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郑州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校德育和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从“道德榜样”到“道德能动者”——教师道德形象的当代变迁》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全文转载。参与主编教材《教育学》。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