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沿革
  • 报告作者:王爱莲
  • 报告字数:25320 字
  • 报告页数:28 页
  • 所属图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研究
  • 图书作者:王爱莲
  • 出版日期:2023年01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历史,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与外延既相矛盾又相统一的辩证发展史。在7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不断获取党和国家的外力扶持,又不断增强自我的发展能力;既不断地积累壮大课程系统要素的数量与规模,又日益增强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活力与动力;既走向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的“大思政”化模式,又不断提升着课程自身的发展引领力。梳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史,既需立足宏观的思维视野,又要聚焦到课程自身的基础要素及课程内涵发展上来。依据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颁布的课程指示与方案,总体上可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历史划分为五大阶段。五大体系或方案更迭的总体历程,反映出课程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提高课程质量的发展诉求。相较而言,前两次“体系”主要出自教育部对课程及其改革做出的“指示”和“意见”,由于受内外因条件的限制,未能做到全国完全统一地普及实施,而且教育内容与形式极不稳定,仅大体地形成了若干门课程组合而成的课程群“体系”;后三次“方案”是由中共中央、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以正式“通知”方式发起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从调研到方案具体的制定、部署、执行,以及总结
>>
作者简介

王爱莲: (1982— )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并获得法学博士。现担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思政课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持完成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2项,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项。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