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无讼”,百姓“无忧”——四川大邑县基层社区矛盾调解模式研究
报告字数:14723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频发,诉讼案件逐年增加,法院“案多人少”等问题使得基层治理面临多重困境。2016年以来,四川大邑县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各方需求为出发点、矛盾纠纷为切入点,创新建设“无讼社区”,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激励动员老党员干部、新乡贤和律师组成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最终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矛盾调解体系,走出了一条“上下联动、统...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频发,诉讼案件逐年增加,法院“案多人少”等问题使得基层治理面临多重困境。2016年以来,四川大邑县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各方需求为出发点、矛盾纠纷为切入点,创新建设“无讼社区”,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激励动员老党员干部、新乡贤和律师组成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引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最终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司法推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矛盾调解体系,走出了一条“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多元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大邑县“无讼社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中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典范。本案例运用“需求—动员—制度”三维框架深度分析大邑县“无讼社区”的建立和维系是何以可能的,并找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未来基层治理创新的研究具有较强启发,也为中国特色基层社区治理法治体系的实践提供了参考。
<<
>>
作者简介
谢小芹: 四川南充人,201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大城市治理、基层治理和精准扶贫等,出版专著1部,在《公共管理学报》《中国行政管理》《人文地理》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各1项,撰写的多篇政策咨询报告获省市级领导肯定与批示。
冯华: 广西柳州人,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与非营利组织,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各类课题多项。
马珂: 四川巴中人,200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方政府管理,出版专著2部,在《中国行政管理》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他各类课题多项,撰写的多篇政策咨询报告获省级政府部门采纳。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