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隋唐大运河的文旅融合与“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 报告作者:徐冉 徐可 赵雪莹
  • 报告字数:12000 字
  • 报告页数:14 页
  • 所属图书:中国大运河发展报告(2023)
  • 所属丛书:中国大运河蓝皮书 订阅
  • 图书作者: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 吴欣
  • 出版日期:2023年08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河南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黄河与隋唐大运河在地理上高度重叠,自成“黄运河”体系,强化了“大一统”的文化内涵。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顶层设计”和“政治赋能”也推动了隋唐大运河文化项目建设。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等市,构成了“黄运河古都带”。2022年以来,尽管遭受多轮疫情冲击,但在地方政府扩大内需的“抗周期”调节下,项目投资和施工进展较为顺利。与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不同,隋唐大运河遗址遗迹大多位置偏僻,文旅市场条件并不完备。但“非遗”文化资源丰富,这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软实力”的支撑。
>>
作者简介

徐冉: 徐冉,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科员,文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学。

徐可: 徐可,商丘师范学院豫鲁苏皖接合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民建河南省委文化体育旅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

赵雪莹: 赵雪莹,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管理。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