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文化在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复兴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强劲,正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我们的时代正在成为一个“文化的时代”。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进入了新阶段,打造考古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公众普遍认可的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然而,前此诸多实践表明,考古遗址公园因其构成的复杂、利益的冲突、运作周期的漫长以及建设中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的动态变化因素,在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之后,当前考古遗址公园仍然存在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现实...
当前,文化在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复兴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强劲,正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我们的时代正在成为一个“文化的时代”。新时代,文物保护事业进入了新阶段,打造考古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公众普遍认可的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然而,前此诸多实践表明,考古遗址公园因其构成的复杂、利益的冲突、运作周期的漫长以及建设中所面临的诸多不确定的动态变化因素,在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实践之后,当前考古遗址公园仍然存在难以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现实状况,可以说,在考古遗址公园领域,实践已在很大程度上领先于理论发展。基于此,有必要加强考古遗址公园理论研究,特别是不同区位条件下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适应性策略研究亟待加强,本书即针对环境脆弱地区荒野型大遗址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思考。
<<
>>
作者简介
王新文: 建筑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城乡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规划、城市社会学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西安市社科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多项。在《中国园林》、《城市发展研究》、《东南文化》、《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古建园林技术》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类规划、遗址保护规划、建设项目文物影响评估、旅游规划、城市设计类项目30余项。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