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讨了老年人身份认同的构建与整合问题,指出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老年人面临着价值观的挑战和社会地位的边缘化风险。文章强调,老年人不应仅被视为社会的传统传递者和历史遗产的守护者,而应被鼓励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以适应时代的变迁。通过引用心理学家Erikson的生命阶段理论,本文详细讨论了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策略,包括重新激发创造力、培养亲密感、调整自我认同、利用技能学习新知识、确立生活目标和保持自主性等...
本文探讨了老年人身份认同的构建与整合问题,指出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老年人面临着价值观的挑战和社会地位的边缘化风险。文章强调,老年人不应仅被视为社会的传统传递者和历史遗产的守护者,而应被鼓励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以适应时代的变迁。通过引用心理学家Erikson的生命阶段理论,本文详细讨论了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策略,包括重新激发创造力、培养亲密感、调整自我认同、利用技能学习新知识、确立生活目标和保持自主性等。此外,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态,以及对环境的支持和信任也被视为老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最终,文章呼吁社会各界重视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过程,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老年身份认同,从而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社会目标。
<<
>>
作者简介
吴静: 江汉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拉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心理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管理,主要负责“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