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风险治理志愿服务体系的健全,2023年我国风险治理志愿者数量增长,参与的场景丰富,组织动员能力提高,线下服务时间大幅增加。风险治理志愿服务组织总量持续增长,志愿服务频率较高。志愿消防服务项目增幅最大,因应灾情需求服务对象广泛,抢险救灾领域参与率增长。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呈现以在地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为主的多组织协作模式,提供了多元化全周期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成效显著。风险治理志愿服务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多元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志愿服务的集体补位优势未...
随着风险治理志愿服务体系的健全,2023年我国风险治理志愿者数量增长,参与的场景丰富,组织动员能力提高,线下服务时间大幅增加。风险治理志愿服务组织总量持续增长,志愿服务频率较高。志愿消防服务项目增幅最大,因应灾情需求服务对象广泛,抢险救灾领域参与率增长。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呈现以在地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为主的多组织协作模式,提供了多元化全周期的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成效显著。风险治理志愿服务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多元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志愿服务的集体补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的设备保障与专业能力建设有待提高。为此,需要提升各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优化风险治理志愿服务生态,夯实风险治理多元协作机制,赋能专业志愿者和专业志愿服务团队,提升风险治理志愿服务质效。
<<
>>
作者简介
朱晓红: 朱晓红,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社会企业、志愿服务。
翟雁: 翟雁,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志愿服务行动研究与能力建设。
刘一晓: 刘一晓,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
冯梦瑜: 冯梦瑜,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