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气候信息披露的源起、政策、相关研究机构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分析了我国加强气候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梳理了气候风险种类和气候风险传导机制、气候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量化方法等。我国对气候信息披露的研究与应用尚在初始阶段,亟须在政策、技术、标准与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最后提出了完善气候信息披露服务体系、组织与机制,加快气候信息数据支撑能力建设,强化面向行业的精细化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构建气候信息披露服务示范平台与相关技术标准,加强跨领域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气候信息披露的源起、政策、相关研究机构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分析了我国加强气候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梳理了气候风险种类和气候风险传导机制、气候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的量化方法等。我国对气候信息披露的研究与应用尚在初始阶段,亟须在政策、技术、标准与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最后提出了完善气候信息披露服务体系、组织与机制,加快气候信息数据支撑能力建设,强化面向行业的精细化风险评估方法研究,构建气候信息披露服务示范平台与相关技术标准,加强跨领域学科技术研究与团队协同发展等建议,为我国解决气候风险披露的关键问题、构建面向ESG的气候信息披露体系、增强企业气候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气候变化适应能力提供参考。
<<
>>
作者简介
吴焕萍: 吴焕萍,博士,国家气候中心系统室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气候信息技术与气候服务。
任玉玉: 任玉玉,博士,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气候与气候变化。
祝韵: 祝韵,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原研究专员。
巢清尘: 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气候风险评估及气候变化政策。
张思齐: 张思齐,博士,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为气候与气候变化。
何晓贝: 何晓贝,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宏观与绿色金融实验室副主任。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