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人工智能在气候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
报告字数:12733字
报告页数:13页
摘要
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大模型发展呈火爆状态。GraphCast、Pangu-Weather、“伏羲”、“风乌”等全球AI气象大模型推动天气和气候预测进入智能化新阶段。当前,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工智能为助力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带来了极大机遇。本文详细梳理了人工智能在气候领域的应用现状,对目前全球主流的AI气象大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介绍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模型发展。特别是2024年6月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风顺”大模型,对于全球气候异常预测技巧显著优于传统数值预报模式预测...
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大模型发展呈火爆状态。GraphCast、Pangu-Weather、“伏羲”、“风乌”等全球AI气象大模型推动天气和气候预测进入智能化新阶段。当前,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工智能为助力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带来了极大机遇。本文详细梳理了人工智能在气候领域的应用现状,对目前全球主流的AI气象大模型进行了归纳总结,进而介绍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模型发展。特别是2024年6月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风顺”大模型,对于全球气候异常预测技巧显著优于传统数值预报模式预测技巧。此外,人工智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潜力巨大,涵盖了资料同化与气候模式改进,人工智能气候预测与预估,智能气候治理、减缓和适应,能源管理优化、碳排放监测,极端灾害预警、防灾减灾决策等多方面。在全球气候变化与智能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提前布局“1+N”AI新技术研发,探索AI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新型智能治理模式,为我国新一代AI发展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战略支撑。
<<
>>
作者简介
沈鹏珂: 沈鹏珂,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城市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
陆波: 陆波,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室主任,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短期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