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升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越来越追求沉浸式文化体验和诗性文化表达。沉浸式“诗性”文化旅游空间以唯美、灵活的演出场景和多元科技的运用,为游客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集合体。沉浸式“诗性”文化旅游空间具有怀念过去、构建未来想象的精神属性,是游客追寻文化记忆和意义的空间感知过程,亦是解构地方文化符号、融合情感与空间的社会互动实践。基于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研究视角,本报告拟阐述个体与空间交互中的空间感知与价值生成过程...
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升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越来越追求沉浸式文化体验和诗性文化表达。沉浸式“诗性”文化旅游空间以唯美、灵活的演出场景和多元科技的运用,为游客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是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集合体。沉浸式“诗性”文化旅游空间具有怀念过去、构建未来想象的精神属性,是游客追寻文化记忆和意义的空间感知过程,亦是解构地方文化符号、融合情感与空间的社会互动实践。基于空间生产的三元辩证研究视角,本报告拟阐述个体与空间交互中的空间感知与价值生成过程,利用场景式表达构建“诗性”文化符号、创新文化产品、提升科技力量,实现沉浸式“诗性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
>>
作者简介
陈波: 陈波,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场景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场景传播、文化空间。
毕欣雨: 毕欣雨,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场景理论、文化空间。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