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术”“学”“道”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共同要求。课程思政要取得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离不开从理论上深刻把握和从实践中深入推进“术”“学”“道”及其辩证关系。“术”是指各类各门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之“技术”、有机融入之“艺术”和动态发展之“战术”。“学”是指专业课程教学的学术性、价值引领的学理性和课程育人的学科性。“道”是指教师“明道”、“信道”和“传道”。在课程思政中既要善用“术”,也要保证“学”,更要契合“道”,并在实现...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术”“学”“道”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共同要求。课程思政要取得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离不开从理论上深刻把握和从实践中深入推进“术”“学”“道”及其辩证关系。“术”是指各类各门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之“技术”、有机融入之“艺术”和动态发展之“战术”。“学”是指专业课程教学的学术性、价值引领的学理性和课程育人的学科性。“道”是指教师“明道”、“信道”和“传道”。在课程思政中既要善用“术”,也要保证“学”,更要契合“道”,并在实现“术”“学”“道”三者互构、互补、互彰的基础上,以术弘道、以学讲道、以道御术统学,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目标。
<<
>>
作者简介
童建军: 哲学博士,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指导教师、副院长。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中山大学哲学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近五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著作3部,论文发表在《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等重要刊物。
梁嘉慧:
万成: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