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高质量一体化是驱动区域发展动能系统性跃升的战略支点,其关键在于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重构跨域协同创新生态,本质要求在于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创新主体跨领域深度协作、创新成果跨层级高效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本报告基于2014~2023年京津冀13个城市创新要素的跨域流动数据,构建京津冀“人才、技术、资本”多层网络模型,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系统测度和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特征与拓扑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研发人才方面,京津冀研发人...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高质量一体化是驱动区域发展动能系统性跃升的战略支点,其关键在于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重构跨域协同创新生态,本质要求在于资源跨区域优化配置、创新主体跨领域深度协作、创新成果跨层级高效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本报告基于2014~2023年京津冀13个城市创新要素的跨域流动数据,构建京津冀“人才、技术、资本”多层网络模型,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系统测度和分析京津冀协同创新要素的空间流动特征与拓扑结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研发人才方面,京津冀研发人才储备充足,但仍为单极强化人才集聚格局,多中心协同人才集聚格局尚未形成;在研发技术方面,京津冀创新产出成果丰硕,发展动力强劲,但仍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在研发经费方面,京津冀研发经费投入规模与强度双提升,但区域发展均衡性不足。从京津冀协同创新跨域流动网络来看,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仍呈现“区域分化、均衡不足”的拓扑结构特征,反映出人才、技术和资本创新要素存在跨域协同不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优化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构建“多中心、分布式”创新共同体;深化制度创新,破除跨域协同壁垒;强化创新要素协同,打通“研发—转化
<<
>>
作者简介
江成: 江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成果转化、京津冀协同发展。
王璐瑶: 王璐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分析。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