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镇一体化建设是京津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路径。推动城镇体系高质量一体化,有助于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构建以首都为核心、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网络。本报告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城镇体系金字塔模型、首位度指数、齐普夫定律、位序-规模法则、异速生长模型和熵权法等多种分析方法,从城镇化水平、城市等级体系、人口分布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系统评估京津冀城镇体系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城镇一体化建设是京津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打造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路径。推动城镇体系高质量一体化,有助于优化城镇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构建以首都为核心、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网络。本报告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城镇体系金字塔模型、首位度指数、齐普夫定律、位序-规模法则、异速生长模型和熵权法等多种分析方法,从城镇化水平、城市等级体系、人口分布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系统评估京津冀城镇体系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京津冀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人口分布日益均衡。但城镇等级体系失衡,结构性断层问题仍然突出;人口与经济高度集聚,部分城市面临规模不经济困境;城镇体系呈现单中心极化特征,次级城市发育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强化战略引领与规划统筹,构建城镇体系高质量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体系;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持续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推动城镇网络一体化;完善城镇等级体系,促进多层级协调发展;推动功能协同与创新驱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体系。
<<
>>
作者简介
叶堂林: 叶堂林,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高端智库)执行院长、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研究平台)执行副主任,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首都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市圈治理。
马金秋: 马金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