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潘德礼
- 所属图书:俄罗斯
- 图书作者:潘德礼
- 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0字
报告页数:1页
摘要
俄罗斯民间舞蹈的表现手法是在原始氏族公社时代的社会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中形成的。东正教的确立改变了多神教的庆典,使俄罗斯的民间舞蹈形式变得更为严整。10世纪末至11世纪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舞蹈造型产生了一些影响,教堂把舞蹈和其他的一些娱乐视为“魔鬼的诱惑”,并将其作为多神教的残余而极力铲除。随着教堂音乐的普及和俄罗斯多声部歌曲的出现,俄罗斯的舞蹈充满了即兴成分。俄罗斯音乐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性成为标题舞和日常圈舞的基础。17世纪前民间舞蹈和轮舞遍布俄罗斯不同的社...
俄罗斯民间舞蹈的表现手法是在原始氏族公社时代的社会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中形成的。东正教的确立改变了多神教的庆典,使俄罗斯的民间舞蹈形式变得更为严整。10世纪末至11世纪拜占庭文化对俄罗斯的舞蹈造型产生了一些影响,教堂把舞蹈和其他的一些娱乐视为“魔鬼的诱惑”,并将其作为多神教的残余而极力铲除。随着教堂音乐的普及和俄罗斯多声部歌曲的出现,俄罗斯的舞蹈充满了即兴成分。俄罗斯音乐所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性成为标题舞和日常圈舞的基础。17世纪前民间舞蹈和轮舞遍布俄罗斯不同的社会阶层,此后俄罗斯的艺术受到来自欧洲的影响,在特权阶层中民间舞蹈成了“下里巴人”。在古罗斯,传统的民间舞蹈保存在流浪艺人的艺术和戏剧表演中。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出现了新的欧洲舞蹈:小步舞、对舞、波罗乃兹等,俄罗斯的民间舞蹈被排挤出城市。但在城市的工人区里和乡村这种舞蹈形式仍被保留下来并不断得到发展,世代相传。俄罗斯舞蹈的主要特点是变幻、滑行、细碎的舞步,舞蹈造型经常再现一些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形象:“亚麻”、“皮靴”、“纺锤”、“圆白菜”。还有一些舞蹈是借动物以表现人的性格的:“小公牛”、“小公鹅”、“仙鹤”、“母鸭”、“母天鹅”等
<<
>>
作者简介
潘德礼: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1954年7月生于安徽安庆。 1971年1月参加工作。 1979年3月-1982年4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工作; 1982年5月-1985年8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工作; 198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苏联东欧系国际政治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8年8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现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 1988年10月晋升助理研究员。 1993年8月晋升副研究员。 1999年9月晋升研究员。 现为俄罗斯政治研究室主任。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