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中“金刚宝座塔图”467209词条,主要依据敦煌壁画中的五塔形象将之定义为“一种由五塔组成的塔形”。在《佛教美术辞典》中,“金刚宝座塔”诠释为高大的基台状宝座及台顶上的五塔两部分。五塔,其中央是供奉大日如来的大塔,围绕五塔中央的东西南北分别配有小塔供奉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在宝塔的壁面上雕刻有八塔、金刚杵、四天王、五方佛等467210,可以看出《佛教艺术辞典》中的解释依据了现存的金刚宝座塔而进行定义。归纳这两条词条,金...
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大辞典》中“金刚宝座塔图”467209词条,主要依据敦煌壁画中的五塔形象将之定义为“一种由五塔组成的塔形”。在《佛教美术辞典》中,“金刚宝座塔”诠释为高大的基台状宝座及台顶上的五塔两部分。五塔,其中央是供奉大日如来的大塔,围绕五塔中央的东西南北分别配有小塔供奉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在宝塔的壁面上雕刻有八塔、金刚杵、四天王、五方佛等467210,可以看出《佛教艺术辞典》中的解释依据了现存的金刚宝座塔而进行定义。归纳这两条词条,金刚宝座塔的基本形制大致应表现为下方呈以方形台基,上部立五座佛塔,中央一大塔,四角各列一小塔,对称布局。金刚宝座塔的形制如此规整之至,并非一时兴起之物,应有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但迄今尚未发现与摩诃菩提寺原始的金刚宝塔相关的确切资料及文献记载。据美国学者罗兰德(B.Rowland)的研究,原始的金刚宝座塔应建于公元2世纪即贵霜时期(Kushan)467211。李崇峰认为阿默拉沃蒂(Amarāvatī)大塔那种高桶形佛塔的继续演变467212,则形成了菩提伽耶大菩提塔这种高层建筑。施罗德(Ulrich von Schroeder)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