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政策到位 效应不足 调整有望——1998年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报告作者:张曙光 仲继银
  • 报告字数:11469 字
  • 报告页数:17 页
  • 所属图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 图书作者:张曙光
  •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
  • 浏览人数:
  • 下载次数:
摘要
1998年是中国的政策扩张年。政府调整了政策方向,启动内需,实施扩张,基本达到了预定的增长目标。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是,财政扩张,货币供应和资本市场跟进迟滞;投资扩张,消费增长乏力;国有部门扩张,而非国有部门面临更紧的宏观环境;物价同比降幅趋小,环比转降为升,通缩未消,就业仍有恶化迹象;宏观政策与体制调整形成某种抵牾之势。1999年的国际经济走势并不看好,出口形势难以好转,投资乘数过小,消费启动不力,已成为阻碍经济持续回升的关键,也是调整需要着力的地方。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发布经济预测性指标以代替政府的增长目标,这是我国宏观经济调节的一大进步。1998年税收增长(13.3%)远远高于经济增长,抵消了部分政府投资的扩张效应,并随资源从全社会(非国有部门)向国有单位转移而导致了经济活力和效率的下降,今年降低了税收增长目标,但关键在于改变政府投资的方式和方向,变计委分盘子为公开的市场竞标,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增发一部分特别国债,用于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以稳定消费预期。金融改革、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要按照金融服务体系多元化、多层次的要求作出调整,既要降低风险,又要有利扩张,平等地为国有和非国有、企业
>>
作者简介

张曙光: 1939年9月8日生于陕西长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兼职教授。 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以及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亲自主持了体制改革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等重大课题,做出了多方面的理论创造。共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英俄文译著5部(篇)。 主要代表作有:《经济结构和经济效果》、《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副主笔)、《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执行主编)、《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Measuring the Costs of Protection in China”(合著)、《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制度·主体·行为》、《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曾四次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和著作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两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仲继银: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