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冯秀文
- 所属图书:拉丁美洲农业的发展
- 图书作者:冯秀文
- 出版时间:2002年12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39763字
报告页数:59页
摘要
本文研究了拉丁美洲的土地改革运动,从宏观角度对其原因、经过、后果及评价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独立以后,拉丁美洲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虽然逐渐削弱,但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不仅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为满足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土地改革诉求,和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压力,拉丁美洲的统治阶级加速了土地改革,先后进行了三波土地改革浪潮:1915~1940年的土改、1940~1959年的土改和1959年以后的土改。总的说来,拉美土地改革可分为以革命手段进行的激进的土改...
本文研究了拉丁美洲的土地改革运动,从宏观角度对其原因、经过、后果及评价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独立以后,拉丁美洲封建地主的统治地位虽然逐渐削弱,但土地高度集中的状况不仅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为满足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土地改革诉求,和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压力,拉丁美洲的统治阶级加速了土地改革,先后进行了三波土地改革浪潮:1915~1940年的土改、1940~1959年的土改和1959年以后的土改。总的说来,拉美土地改革可分为以革命手段进行的激进的土改、以和平手段缓慢进行的土改和迫于形势而进行的土改三种类型,它们对农村土地结构的变革、农业的发展和拉美社会的进步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不可否认,这些改革存在先期准备不足、进展缓慢,大地主的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对农民的土地要求敷衍塞责、不予重视以及土改后农村的土地集中和生产状况并没有重大变化到等局限。作为发展中国家土地改革最早的一次实验,拉丁美洲土地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可为给世人提供有益启示。
<<
>>
作者简介
冯秀文: 1944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获史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拉丁美洲历史和墨西哥历史。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