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半城市化”问题也显露出来,根本原因在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流动人口无法真正在流入地扎根。本报告利用历年人口普查数据与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人口流动的规模、流向和变动趋势,以及流动人口的特征、就业、收入、享有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未能与人口流动的新情况、新问题相适应。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缺乏,加之流入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供给上的缺失...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半城市化”问题也显露出来,根本原因在于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流动人口无法真正在流入地扎根。本报告利用历年人口普查数据与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人口流动的规模、流向和变动趋势,以及流动人口的特征、就业、收入、享有公共服务、社会融合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未能与人口流动的新情况、新问题相适应。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源的缺乏,加之流入地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供给上的缺失,使流动人口无法真正分享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成果,引发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如家庭化流动面临阻碍、农村流动人口多处于职业结构的底层并有固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创新方向,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
作者简介
杜旻: 管理学博士,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殖健康、人口与经济、老龄问题,为中澳人权技术合作项目——生殖健康权利保护研究项目的核心成员。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