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导论:中国历史脉络中的宗教观与幸福观
摘要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幸福”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相当现世与世俗的议题。假如向人询问“幸福”问题,一般的答案大多会指向两个维度:一是物质的丰足、人际关系的和睦等现世的层面;二是民族、国家的集体幸福层面,即国家的富足、安定乃至强盛,这种集体主义的“幸福感”自然存在历史原因,使得中国人往往将个人的幸福与国家、民族的幸福联系在一起。要理解这样一种国家、民族的共同体幸福感,首先要考虑晚清以来的社会、政治变局,只有观察晚清以来的东西交涉与现代化的转型,尤其是20世纪的革命风潮,我们才可以通过历史的回溯来理解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变迁过程。但是,这就是中国人“幸福感”的全部内容吗?纵览中国历史,对于“幸福感”的理解其实有着丰富的内容,不仅仅停留在温饱富足的层面,也不只存在民族、国家等共同体的幸福感,还存在更高的“超越精神追求”的层面。这种“超越精神追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粗略而言,可从精英士大夫和民间百姓等不同社会阶层来看。于士大夫而言,入世兼济天下基本构成了他们的最高人生目标,因此“内圣外王”成为衡量士大夫成就的标准,也是其人生意义的归宿所在;而对于民间百姓来说,则以三教合流的民间信仰来提供生命幸福的最终
>>
作者简介

成庆: 暂无简介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