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谁的原生态?为何本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原生态”现象分析
  • 报告作者:刘晓春
  • 所属图书:旅游人类学
  • 图书作者:孙九霞
  •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10768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原生态”由发明到流行,乃至成为大众想象本真的非物质文化的代名词,是大众文化制造出来的神话。作为日常生活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便从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中脱离出来,进入被生产、被建构的“陌生化”过程,使非物质文化越来越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对“原生态”的追求,与民俗学探求本真性以及民俗学浪漫主义的传统有密切关联。民俗学探求本真性的传统主要包括探讨媒介化民俗的真实性以及探讨民俗文化本身的真...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刘晓春: 刘晓春(1966~ ),男,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旁涉人类学。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