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告作者:柳若梅
- 所属图书:全球视野下的澳门学
- 图书作者: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
- 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 所属丛书:
报告字数:18095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华天主教经过18世纪耶稣会解散和清朝政府自雍正年间起近百年的禁教政策[1],昔日风光早已不在。到19世纪20年代,在京的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只有住在南堂的葡萄牙遣使会传教士毕学源(Gaetano Pires Pereira,1763-1838)[2]、李拱宸(José Ribeiro Nunes,1767-1826)和住在北堂的高守谦(Veríssimo Monteiro da Serra,1852年于葡萄牙去世)、福文高(Domingos Joaquim Ferreira,1758-1824)4人,在朝司钦天监正副之职,兼理算学馆事务,中国籍薛姓神父在北堂助四人理教务[...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在华天主教经过18世纪耶稣会解散和清朝政府自雍正年间起近百年的禁教政策[1],昔日风光早已不在。到19世纪20年代,在京的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只有住在南堂的葡萄牙遣使会传教士毕学源(Gaetano Pires Pereira,1763-1838)[2]、李拱宸(José Ribeiro Nunes,1767-1826)和住在北堂的高守谦(Veríssimo Monteiro da Serra,1852年于葡萄牙去世)、福文高(Domingos Joaquim Ferreira,1758-1824)4人,在朝司钦天监正副之职,兼理算学馆事务,中国籍薛姓神父在北堂助四人理教务[3]福文高去世。高守谦急欲广招法国会友来京助力,乃设一计,特上奏疏,托言生母年迈,理宜西归终养,并荐他国修士代理历务。上疏皇上准其归养,不允他人代理历务。高守谦言已出口,势难挽回,于1826年回国[4]。1827年,皇上降旨令籍没北堂。李拱宸1826年去世。至此在京欧洲传教士只年届60有余的毕学源一人。毕学源恐身后南堂遭籍没,“预将其堂之地契文约,俱托俄国教士魏姓收存。毕学源卒后,该教士向内务府追索遗
<<
>>
作者简介
柳若梅: 柳若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教授。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