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公共财政制度下的中国慈善组织发展的绪论
摘要
当前,我国政府的治理模式正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由此,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空间和公共领域正在逐渐形成。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收入差距扩大,构成了慈善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公共财政体制的构建,促使公共财政与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事业领域的合作关系逐渐形成;以慈善事业为主体的第三次分配能够增加社会福利,有助于弥补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本书尝试将慈善组织纳入公共财政制度空间,从理论上阐述公共财政制度下引致慈善需求与供给的因素,分析政府与慈善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比较优势,并根据中国国情,结合国际经验,选择构建适合我国的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合作关系模式,进而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与慈善组织的新型合作关系模式,从而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社会福利的效益最大化。
>>
作者简介

朱俊立: 1973年生,湖南省望城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就职于云南财经大学。先后就读于山东大学、清华大学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分别获得经济学学士、法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公共财政制度下慈善组织发展。近年来先后在《财政研究》《经济要参》《中国扶贫》《价格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等全文转载。曾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等课题。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