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典籍错误类型,在王念孙“六十四事”中即有所涉及。归总而言,校勘学所关注的典籍错误基本类型有五:一曰讹误,二曰衍误,三曰脱误,四曰倒误,五曰混合误。讹误,是指文字的错写错用(本为甲而误为乙);衍误,是指字句的多出(本为甲而误为甲乙,不当有乙而有之);脱误,是指字句的失落(本为甲乙而误为甲,当有乙而未有);倒误,是指字句的颠倒失次(本为甲乙而误为乙甲。篇次的颠倒一般属目录学问题);混合误,是上述四种错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上述之外,典籍尚有文句、章节甚或篇...
典籍错误类型,在王念孙“六十四事”中即有所涉及。归总而言,校勘学所关注的典籍错误基本类型有五:一曰讹误,二曰衍误,三曰脱误,四曰倒误,五曰混合误。讹误,是指文字的错写错用(本为甲而误为乙);衍误,是指字句的多出(本为甲而误为甲乙,不当有乙而有之);脱误,是指字句的失落(本为甲乙而误为甲,当有乙而未有);倒误,是指字句的颠倒失次(本为甲乙而误为乙甲。篇次的颠倒一般属目录学问题);混合误,是上述四种错误中的两种或三种的混合。上述之外,典籍尚有文句、章节甚或篇目乃至整书误分误合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或与校勘有关,比方说,文句之因衍而误分、因脱而误合是也。但是,多半是与校勘无关的。人所共知,《尚书》古文和今文间就有篇目分合的问题,比如,古文分《尧典》、《舜典》两篇,而今文后者并于前者为一篇。北宋程颢撰《周易传》,南宋朱熹撰《周易本义》,南宋人董楷则将二书合为《周易传义》一书。《周易·系辞上》自“大衍之数五十”至“此之谓也”,三国吴人虞翻注本合为一章(第八章),而唐孔颖达正义本则分为两章。南宋吴棫的著作,南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有《诗补音》和《韵补》,自是两部书;而清朱彝尊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