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李善注《文选·魏都赋》引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这既给了“校”、“雠”以名义之分,又交代了校雠的方法。“校其上下”是说就其所校者之上下文或上下章、上下篇进行比勘;“一人持本,一人读书”是说就其所校者之不同本子进行比勘。这两个方法看来是刘氏父子天禄阁校书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这两个方法,也是早先学者们经常使用的方法。《仪礼·士冠礼》:“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唐贾公彦疏:“案《...
            
          
          
              唐李善注《文选·魏都赋》引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缪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这既给了“校”、“雠”以名义之分,又交代了校雠的方法。“校其上下”是说就其所校者之上下文或上下章、上下篇进行比勘;“一人持本,一人读书”是说就其所校者之不同本子进行比勘。这两个方法看来是刘氏父子天禄阁校书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这两个方法,也是早先学者们经常使用的方法。《仪礼·士冠礼》:“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唐贾公彦疏:“案《乡饮酒》:‘主人戒宾,宾拜辱。主人答拜,乃请宾。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辱。’《乡射》亦然,皆与此文不同。此经文不具,当依彼文为正。”这里,贾疏校《仪礼·士冠礼篇》就是取同书《乡饮酒礼篇》、《乡射礼篇》相比勘而进行的。《诗经·鄘风·定之方中序》:“卫为狄所灭”,唐陆德明释文:“一本作‘狄人’。本或作‘卫懿公为狄所灭’,非也。”这里,据陆氏释文,共有三个本子,原本作“卫为狄所灭”之外,另两个本子分别作“卫为狄人所灭”、“卫懿公为狄所灭”。其原本,当是经比勘而后被视为正本的。校勘方法,实质包含两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