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世纪以来,在声势浩大的大片浪潮的挤压之下,以《疯狂的石头》为肇端,盈利模式与大片截然不同但同样的成功,使得中小成本影片尤其是小成本喜剧电影也形成了一个持久不衰的浪潮,颇为引人注目。大致可以说,在当下与大片分庭抗礼的中小成本电影市场中,喜剧占了一多半,这堪称是一个小成本喜剧的时代。在大片拯救了中国电影的票房之后问题渐显(如今年的几部古装武侠大片大多以票房和口碑的双双落败而告终)的背景下,喜剧电影凭借着题材选择的亲民化、时尚化、偶像化,情节安排的喜剧化,内...
21世纪以来,在声势浩大的大片浪潮的挤压之下,以《疯狂的石头》为肇端,盈利模式与大片截然不同但同样的成功,使得中小成本影片尤其是小成本喜剧电影也形成了一个持久不衰的浪潮,颇为引人注目。大致可以说,在当下与大片分庭抗礼的中小成本电影市场中,喜剧占了一多半,这堪称是一个小成本喜剧的时代。在大片拯救了中国电影的票房之后问题渐显(如今年的几部古装武侠大片大多以票房和口碑的双双落败而告终)的背景下,喜剧电影凭借着题材选择的亲民化、时尚化、偶像化,情节安排的喜剧化,内容的轻松,剧作、表演的灵活等优势在众多类型中脱颖而出。但就中国电影史而言,喜剧电影一直并不繁盛。20世纪上半叶有过“早期滑稽短片”“软性电影”,“孤岛”时期和1940年代末,市民喜剧创作迎来高潮,也留下大量的喜剧电影经典。但大体而言,那种比较纯粹的,凸显纯粹娱乐功能的喜剧一直是没有成为主流的。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喜剧创作的禁忌和雷池日益增多,喜剧意识渐淡,“讽刺性喜剧”昙花一现,“歌颂性喜剧”“轻喜剧”则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这种情况当然也有传统文化的渊源。中国文化传统一直对文学艺术有着严苛的社会功能、伦理规范等方面的要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