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异质与互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赵炎秋《文艺研究》2012年第1期。2.论视觉形态情感语义的构成,王敏、陈慎任《艺术评论》2012年第2期。3.从地域到场域: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施旭升《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4.艺术批评话语与视觉性隐喻,凌晨光《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5.艺术物化与艺术批评“被物化”,王列生《艺术评论》2012年第4期。6.艺术身体观三大范式比较,黄鸣奋《艺术百家》2012年第5期。7.现代西方艺术研究中的图像学方法,郁火星、张...
1.异质与互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赵炎秋《文艺研究》2012年第1期。2.论视觉形态情感语义的构成,王敏、陈慎任《艺术评论》2012年第2期。3.从地域到场域:艺术文化的现代性转型,施旭升《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4.艺术批评话语与视觉性隐喻,凌晨光《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5.艺术物化与艺术批评“被物化”,王列生《艺术评论》2012年第4期。6.艺术身体观三大范式比较,黄鸣奋《艺术百家》2012年第5期。7.现代西方艺术研究中的图像学方法,郁火星、张守宇《艺术百家》2012年第5期。8.网络视觉艺术的三个风格符码,彭纲、周绍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9.数码艺术的美学之思——艺术与新技术的融合及其未来新论,刘悦笛《艺术评论》2012年第8期。10.且说文艺批评的异化,於可训《文艺争鸣》2012年第9期。11.艺术学理论的核心作用是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楚小庆《艺术百家》2012年第11期。12.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陈旭光《艺术百家》2012年第2期。13.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存在方式的反思,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