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结论:新农合制度信任的形成过程
摘要
当我们讨论中国农村的制度信任的时候,应该特别意识到其所嵌入的社会环境——所有制度都是自上而下地实施,农民在这些正式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几乎是没有参与空间的。但是新农合给了农民一个机会——尽管农民仍无法实质性地参与决策,但是他们却可以选择用“不参合”来表明他们的态度。事实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新农合实施之初,较低的参合率和艰难的动员过程充分说明了农民对制度的不信任。然而此时的信任态度所针对的却并不是新农合,而是之前实施的制度使农民形成了负面的信任经验,这些经验带来了信任惯性。然而在之后的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农民亲眼见证了效果,因此开始逐渐信任这项制度。这是一个制度信任的过程,是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信任主体不断更新自己的信任经验,再通过理性分析转变信任态度的过程。然而本项研究不仅展示这一过程,还展示一项制度从制度环境到信任对象的分析和判断,再到信任态度和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从宏观分析到微观分析的桥梁,也是本书尝试分析的重点所在。通过两个村的新农合案例,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已有的信任研究进行对话。
>>
作者简介

房莉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专业委员会理事;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获博士学位,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联合国发展研究所(日内瓦)访问学者、联合学者,伦敦经济学院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社会政策理论、卫生政策、老年政策。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