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后国家和前国家时代的纪念与忘却——近年华语电影对抗日战争的描绘
报告字数:14802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三部华语战争影片——《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和《赛德克·巴莱》,来探讨全球化时代战争、创伤和民族国家叙事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集体创伤是这三部电影不可忽略的表层主题,但由于对战争暴力的理性再现反映了当代战争电影对民族国家叙事的反思与重构,于是记忆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忘记。具体来说,大陆导演对南京大屠杀的描绘彰显了后国家时代(post-national)超越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救赎,而魏德圣的电影则体现前国家时代(pre-national)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困境。
作者简介

钱坤: 钱坤,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

相关报告
文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