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腐败的定义尽管众说纷纭,但国内外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腐败定义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这一定义通俗地说就是以权谋私。根据这一定义,腐败行为的构成要素有五个:一是腐败行为的主体,通常是公职人员;二是腐败行为的动机或目的,通常是追逐私人利益;三是腐败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四是腐败行为的方式,通常是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五是腐败行为的后果,通常是公共利益或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目前被中国有关部门归入消极腐败范畴的现象包括四大类:①国家...
腐败的定义尽管众说纷纭,但国内外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腐败定义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这一定义通俗地说就是以权谋私。根据这一定义,腐败行为的构成要素有五个:一是腐败行为的主体,通常是公职人员;二是腐败行为的动机或目的,通常是追逐私人利益;三是腐败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四是腐败行为的方式,通常是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五是腐败行为的后果,通常是公共利益或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目前被中国有关部门归入消极腐败范畴的现象包括四大类:①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特别是其中的经济犯罪;②部门和行业性以权谋私的各种不正之风;③利用公款进行的奢侈性消费和挥霍浪费的不正之风;④党员干部腐化堕落道德败坏行为等。将腐败行为区分为腐败犯罪行为和一般性质的不正之风是消极腐败范畴的一大特色,同时被归入这一范畴的种种腐化堕落道德败坏行为,如不涉及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则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腐败现象。中国在体制转型过程中,其上述腐败现象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具体来说,中国转型期腐败行为的主体既包括公职人员个人,也包括公职人员所在单位甚至部门或行业,所谓单位犯罪、部门或
<<
>>
作者简介
相关报告